根据主题教育的精神和要求,教育学院党委深刻领会重大意义,深入剖析目标任务,精心部署工作安排,严密组织实施,主题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学院党委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根本任务与党建思政、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深度融合,分类别开展理论学习、分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分领域深化校地合作、分阶段检视整改,努力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业征程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理论学习夯基础
教育学院党委着力开展“三学三进”,推进“三落三入”,夯实全院师生基础理论学习。党委累计开展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3期,“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19期,线下召开理论学习分享研讨会3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3期。各教工、学生党支部累计开展主题读书班暨专题学习13期,赴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民族文化宫开展党日活动14次,实现了对教职工、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全覆盖式的“领学﹒自学﹒研学”,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专业﹒进课程”,切实在主责主业中“落细﹒落深﹒落实”,帮助师生“入脑﹒入心﹒入行”。
5月4日,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赴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丁湘副教授做专题党课分享。通过听、看、走、学、议等生动形式,支部党员深刻感受到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文化传承的职责使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4月起,教育学院对学校“同心道中华”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业务指导与管理,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文博志愿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为搭建帮助广大同学深度体验中华文化、深入学习民族政策的实践平台,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空间,“同心道中华”志愿服务队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合作开展常设展览讲解、社会教育、编辑研究、活动组织等志愿活动。截至2023年6月,已累计派遣100余名志愿者于每周二至周五赴各博物馆开展志愿工作。
在社会教育活动方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志愿者们将馆内藏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精心设计了贴合学生实际的“汉字造字法”研学课程。以馆藏古籍文献为支点,为西单小学的学生讲述汉字的来源和造字方法,引领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领略典籍的魅力和价值,使学生明白汉字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组织方面,志愿者们还参与组织策划了民族文化宫第四届“红石榴杯”儿童创意作品征集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的博物馆日活动,北京卫视对相关活动进行专门报道,展现了民大志愿者的青春风采。
校地合作谋新局
学院积极拓展校地合作单位,将访企拓岗与思政实践育人深度融合,与北京市各中小学、博物馆、教育类期刊报社、教育类企业等20余家单位达成合作育人意向,与丰台河西“教育集群”开展深度合作。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合作,组织百余名硕士研究生开展专业见习;以实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为目标,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实验学校合作开展“道中华”宣讲、“携手德育工作一体化,共绘立德树人同心圆”送教到村、“心理小站”建设等特色主题活动,打造“1 1 n”合作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推进主题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